分类 LIFE 下的文章

有时觉得国外也是个巨大的泡泡,每次回国反而陷入更深的焦虑。当认知跟不上思考,只剩下一个办法:多读。

对项飚提出的“悬浮”感同身受。永远悬浮在对未来的遐想里,或悬浮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。作为既“卷”又高度现代化的牢中人,“落地”似乎是个伪命题。被社会压力推搡着前行,被科技深度绑架,社交方式面目全非。这种割裂之下,一切都隐隐透着不对劲,而且越来越不对劲。

老一辈的经验,比如社保医保职业规划税务,确实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。可时代变得太快,他们的“提前规划”蓝图,很多已经成了失效的地图。

选择太多,反而无处可去。这一代的核心迷茫,或许就是失去了方向感。光怪陆离的世界看似铺满机会和位置,走近了才发现多是海市蜃楼。AI是近年少有的真实机会,可它掀起的巨浪,也正把人类推向未知。有时想想,正如古今中外无数人思考过的那样,人类的困境何其相似——前人早已经历,后人也将继续反复思考同样的议题。那些看似沉重的议题,没有特殊性,灵魂共鸣也是伪命题。你想过的所有事情别人都想过。

说是“不要想太多,先做再说”,确实有在到处跑到处看,努力充实生活。可“大方向能做什么”这个问题,依然像浓雾般笼罩。每次站在苏州工业园区,都能强烈感受到:机会真多,钱也真多。并非媒体渲染的那种阶级彻底固化的死胡同。信息爆炸反而编织了更坚固的茧房,机会本身,就成了最核心的信息差

除非甘愿追求一种平静而固化的人生(这也是一种选择,无可厚非),否则在公司里打工内卷,怎么看都像条死胡同。创业看似门槛高,需要资源和渠道,但想想国内这庞大的体量,解决一个微小痛点,可能就藏着巨大的需求。只是传统行业早已陷入价格战和压低成本的内卷式绞杀。文娱、传统文化、小众文化、情绪消费藏着许多未被充分发掘的生机。

逃避现实本身不算坏事。但眼下的问题是,当发现路其实很多条时,反而被“该往哪走”的迷茫钉在了原地。上一代还能靠“吃苦”一步步触摸希望,而这一代,在资本的幻影和算法的精密囚禁下,仿佛每条赛道都金光闪闪,仿佛拥有更多就更好。没钱时只想赚钱,有了点钱和时间,又被精心设计的“算法黑洞”精准收割了注意力。

连“打发时间”都成了一种奢侈的焦虑——不敢承认自己在“打发时间”,打发完之后又陷入浪费生命的无力感。就像知道打Apex最多的那段时间并非出于快乐,而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和追逐一个虚拟目标,本质上是在逃避现实。还有“愤怒”,这个情绪在现实中似乎被遗弃了。其他情绪好歹还能找到出口,愤怒呢。遇到任何事,那点火苗刚蹿起来,下一秒就泄了气,只剩下“赶紧解决它”的念头,久而久之心力会被消耗。也许是因为知道,情绪无用,只有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。愤怒,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品。

李沧东《燃烧》里惠美关于“饥饿”的独白。这代人,是否困在一种巨大的“饥饿”里,不是为温饱挣扎的“小饥饿”,而是惠美说的那种“Great Hunger”——对生命意义的饥饿,对理解自身存在价值的饥饿,对真实连接的饥饿。这种饥饿感庞大而无形,难以言说,更难以被看见。它滋生出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和愤怒,就像钟秀面对本时那种被压抑的、几乎要爆炸却又找不到明确靶心的愤怒。 而本的虚无主义,那种将一切都视为可消耗的、无意义的“塑料棚”的态度,又像一面扭曲的镜子,映照出在信息爆炸和选择过剩中,价值感被稀释、意义感被抽空的危险倾向——仿佛一切努力和愤怒,最终都可能坠入一种冰冷的、无回响的虚空。

在这个充满幻象的时代,做“让自己快乐的事”似乎成了最优解。但就个人而言,那些低成本的短暂快乐,细品之下也像一场骗局。清晨或深夜,当大脑安静下来,自我厌恶常常压倒了微弱的快乐感。

所以,还是得做点难的事。不是为了歌颂苦难而吃苦,而是真实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些东西,体会那种“无限进步”的踏实感,不断向前走。解压也重要,但要合情合理……我的问题。

道理反正都懂。也讨厌被说教,可能写东西也像说教。至于家长的话自动筛选,有用的听,没用的当没听到。

感觉又绕回了原点。把两年前做的Move on视频翻出来回顾,游戏要真的打得快乐才行,而不是用堆砌游戏时长来麻痹自己。人嘛,大概就是螺旋上升的。同时F1大电影看得快乐,是因为那种目标感,有点羡慕这些人清晰的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的感觉。包括VKG夺冠也是,为了梦想而努力的人,怎么说呢,就,还是有这种人在的,就觉得世界都很好,人类还很好。中途放弃和迷茫的人也不是不好,只是这个时代就是有很多的干扰,无可奈何,希望大家都能自洽。

啊不过现在这状态,活得是不是太僧人了点,连发疯都是刷一晚上没营养的傻逼视频,和Apex里机械地一局接一局没差别……可能还是上跑步机干个5km更实在,跑累了倒头就睡,至少身体是健康的。

一、关于“为什么有人拒绝接触恐怖/丧尸类内容”?
这类选择不仅仅是“怕”,很多时候和认知风格、情绪自我调节系统、审美取向密切相关。

  1. 高敏感(HSP)人群的“信息污染回避”
    许多高敏感个体(Highly Sensitive Person,HSP)对感官输入非常在意,尤其是“视觉-情绪联想”系统。
    比如:丧尸的腐烂皮肤、恐怖氛围中的残缺、畸形、阴影、杂乱色调——会让这类人形成强烈的“内在污染感”,像是“我的大脑被这些低质量、混乱的东西沾上了”。
    对他们来说,不是怕丧尸会咬人,而是不愿意让这些“非美感”的事物侵入自己的心理画布。
    这是一种“审美洁癖 + 情绪防御系统”结合的回避。
  2. 完美主义人格与结构崩坏的恐惧
    比如 INFJ/INTJ 类型中比较典型的 Ni(内倾直觉)主导的人,天生对秩序、美、结构完整性有执念。他们可能对“世界的崩塌感”“失控感”异常排斥。丧尸、异形、怪物,象征的是“秩序被破坏”“人形被剥离”“熟悉变成陌生”,这是 Ni 用户最难忍受的——他们不怕怪,而是怕“原有的意义结构”被破坏。
    拒绝接触恐怖/丧尸类内容,这个行为很可能是出于潜意识的“心理秩序保护”。

B站小lin“美国刹不住的贸易逆差,根本原因是什么?” 评论区的note

美国贸易逆差的四层逻辑

其中,小lin说的只是第一层。


1. 第一层:

美国经常账户的贸易逆差,其实被美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回收了。
其实,小林说的美国贸易逆差说的没错:美国经常账户的贸易逆差出去的美元,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回收了。
所以长期贸易逆差和强势美元同时存在,而且运行良好。但是,小林明显回避了一个问题:
就是为何川普现在要改变这一切???


2. 第二层:

必须考虑美债这个因素,才能解释川普为何自内心要改变现状。
川普并不是个经济学白痴,而是小林很明显在回避一个问题:美债的规模和美国的信用等级不匹配了。
你在信用内可以随意挥霍,但是能力下降欠账太多加上这些年随意封账号、踢swift这些蜜汁操作,导致了美债规模和信用等级是相向而行的。
而美债规模的基本拐点,是一国债务利息,超越了一国军费。而美国已经到了这个拐点。
这就是一战后大英帝国衰落开始的一个关键指标。川普想让美国MAGA,而不是像一站后的英国那样走下坡路,所以他才必须要改变这一点。


3. 第三层:

川普的几乎所有举措,本质上都是围绕着美债问题来的。
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很简单:
那么降低债务水平,或者提升信用。(当然,最后,还有赖账这个终极手段)
从欧洲抽身即为前者,封锁中国的先进制造强调美国才是AI和机器人的生产力革命领先的国家即为后者。
全球收税,其实也是想解决前者而已。


4. 第四层:

你现在是否发现了,这里面有一个人在装死。
对,就是美国的金融资本。


既然川普抓住了美债的本质,就是规模和信用的不平衡,那么为何之前没出问题呢?
本质是美国的产业收入的一部分会通过税金偿还美债,而美国金融资本成为经济主导之后,在美国支出持续增长的同时,金融资本们虽然也获取了大量的利益。
但是,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维持美债,保持他的上限在信用内的责任。


5. 最后的话:

川普应该不会不明白债务问题归根结底是谁的锅。
但是,很明显他想找别人埋单。
所以,这个华尔街的账单,最终要由全球实体经济来还了。
我要是和小林一样是个搞金融的……
我也不会说到这一层……

将《局外人》与佛教思想结合起来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视角。佛教与加缪的“荒诞主义”有一些相似之处,尤其是在对生命、无常和自我认知的探讨上。虽然佛教和加缪的哲学出发点不同,但它们在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痛苦时有共通的理解。

1. 无常与生命的荒诞

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是“无常”(Anicca),即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,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。

在《局外人》中,梅尔索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也体现了这一点:他对母亲的死、对爱情的态度、对社会规范的漠视,都表明他并未与生命的无常产生深刻的情感联系。

  • 梅尔索对死亡的冷漠态度,可以与佛教关于生命无常的认知相对照。
  • 佛教认为理解事物的无常使我们不再执着,而梅尔索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点,只不过他选择的是一种冷漠的态度,而非慈悲与智慧。

2. 生命的空性与梅尔索的空虚

佛教提到“空性”(Shunyata),即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固有自性,它们都是相互依赖、瞬息万变的。

  • 梅尔索的冷漠和无所适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“空性”的体现。
  • 他并未从任何事物中找到永久的意义或自性,而是接受了生活的“空虚”。
  • 他对社会规则的无视,以及对自己犯罪后的漠然,展现了他对“生活本身的空性”有某种非传统的感知。

3. 轮回与梅尔索的自由

佛教中“轮回”(Samsara)指生死循环以及人类在其中不断寻找解脱的过程。

  • 佛教认为只有觉悟到“涅槃”(Nirvana)才能超越这个轮回的苦海。
  • 梅尔索面对的“轮回”是一个无意义的存在,他没有追求解脱,而是接受了生命的荒诞和必然的死亡。
  • 他的自由建立在死亡的必然性上,不再幻想存在的意义,而是直面死亡和无常。

4. 觉悟与梅尔索的觉醒

佛教的“觉悟”是一种认清生命本质的智慧。

  • 梅尔索的“觉醒”是对生命的接受和对死亡的坦然。
  • 他意识到生命没有绝对的意义,人类的存在是偶然的。
  • 这种觉醒与佛教不同,但也显示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知。

5. 佛教的慈悲与梅尔索的自我

佛教强调“慈悲”(Karuna),即对所有众生的关爱和悲悯。

  • 梅尔索的冷漠看似毫无同情心,但也让他从社会的价值观中解脱。
  • 他没有被“良心”束缚,表现出作为“局外人”的孤独与自由。
  • 他的自由是对世俗规则的超越,但缺乏佛教所倡导的慈悲和温暖。

总结

《局外人》中的梅尔索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与佛教的“无执”相似,但他并未走向佛教所倡导的慈悲、觉悟或解脱。他的冷漠更接近一种面对生命荒诞的消极接受,而佛教则鼓励通过觉悟、慈悲和解脱来超越痛苦。

通过这样的比较,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梅尔索的生活态度和佛教哲学之间的异同,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何《局外人》让人感到既引人深思又令人疏离。

一、高硬度+免打磨钢材优选

1. Spyderco Paramilitary 2 系列

  • 型号

    • C81GPCMO2(S45VN钢,迷彩G-10柄)
    • C81GPDGY2(Maxamet钢,灰色G-10柄)
  • 黑钢版本:搜索 C81GPBK2(DLC涂层+S45VN,全黑战术风)
  • 特点

    • 轴锁设计,单手开合顺滑
    • Maxamet钢耐磨性顶级,S45VN更均衡

2. Benchmade 535BK-4 Bugout

  • 钢材:CPM-M4(硬度62-64HRC)
  • 黑钢版本:标配黑色Cerakote涂层
  • 特点

    • 钛+碳纤维手柄,仅重67g
    • M4钢耐磨性接近Maxamet,韧性更优

3. Zero Tolerance 0562CF

  • 钢材:CPM-20CV(≈M390,硬度60-62HRC)
  • 黑钢版本:搜索 ZT 0562BLK(全黑涂层+碳纤维柄)
  • 特点

    • 钛合金框架锁,机械感强烈
    • 20CV钢防锈耐磨双优

二、黑钢/黑涂层精品

1. Microtech Ultratech UTX-70

  • 钢材:M390
  • 特点

    • 全黑涂层+铝柄,自动侧跳结构(需确认合法性)
    • 精密机械工艺,收藏把玩神器

2. Protech Malibu 7220

  • 钢材:CPM-20CV
  • 黑钢版本:型号7220TIBLK(钛柄黑涂层)
  • 特点

    • 按钮锁快开,操作流畅如德芙
    • 铝柄轻量化,钛柄质感升级

3. Cold Steel AD-10 Lite

  • 钢材:S35VN
  • 特点

    • 黑涂层+G10柄,Tri-Ad锁超强耐用
    • 粗犷造型,适合户外粗用把玩

三、高颜值+小众收藏款

1. WE Knife Co. Synergy 2

  • 钢材:S35VN
  • 黑钢版本:SYN2-BK(黑色石洗刃)
  • 特点

    • 钛柄火焰纹,手工刀既视感
    • 顺滑轴承快开,颜值性能兼备

2. QuietCarry Waypoint

  • 钢材:Vanax SuperClean
  • 特点

    • 全钛柄+黑石洗涂层,极简设计
    • Vanax钢近乎免疫腐蚀,免维护

3. Reate EXO-M

  • 钢材:M390
  • 特点

    • 重力折刀,滑动开合解压神器
    • 钛柄黑涂层,限量版收藏价值高

四、选购注意事项

  1. 涂层维护

    • 优先选DLC/Cerakote涂层,避免普通PVD易磨损露白
    • 黑钢刀具定期用软布擦拭,防止汗液腐蚀
  2. 钢材保养

    • Maxamet/M4钢需每月涂抹矿物油防锈
    • S45VN/20CV等不锈钢日常擦拭即可
  3. 合法性

    • 自动刀(如Microtech)需确认当地法规
    • 重力折刀(如Reate EXO-M)部分区域受限

附:黑钢风格关键词

  • Spyderco Paramilitary 2 Black DLC
  • ZT 0393GLCF(全黑碳纤维+M390)
  • Protech TR-3 X1 Dark Earth(黑涂层+青铜点缀)